新闻中心行业动态
医美企业争相申报“械三证”
发布日期:2025-06-01   点击次数:24 次
来源:中国商报

       近期,多家医美企业更新了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(以下简称“械三证”)数量。头部医美企业正加快申报步伐,试图在这一高门槛赛道中抢占先机。

       业内人士认为,对于企业来说,“械三证”竞争已从单一产品审批升级为技术储备、资本运作与政策适应力的多维较量,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同时,创新与合规将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。

     “械三证”成为核心驱动力

     “械三证”是国家药监局对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的严格准入证明。对于企业来说,“械三证”审批流程复杂且研发投入巨大,涉及重组胶原蛋白、注射填充剂、射频设备等核心医美产品。“械三证”因技术壁垒高、市场独占性强,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

       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《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(修订版)》,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,水光针等破皮类医美项目实施全新资质认证体系,水光针设备及配套耗材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管理。

       有投资机构投资人表示,在没有出台相关规定前,医美企业取得“械三证”的产品数量有限,在产品定价上拥有更高的议价权,盈利也较为可观。而现在,企业都有了“拿证”的意识,争相申报。随着产品获批越来越多,产品价格会下降,竞争也会加剧。

       新老玩家“跑步进场”

       重组胶原蛋白是申报“拿证”的大热领域。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年底,境内医疗器械“胶原蛋白”注册、获批产品超过800个。

       证券分析师认为,从短期看,重组胶原蛋白医美市场仍是蓝海,现有少数合规产品不仅享受合规红利窗口期,还拥有更长的品牌建设周期,先发优势明显。从长期来看,随着同类型产品持续获批上市,差异化战略将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,这既包括通过技术储备(三螺旋、交联等)、多元布局(不同型别、适应症等)、成分协同(多成分复合型产品)实现产品和功效的差异化,也包括针对消费者进行的品牌建设,给消费者心理上带来的差异化感受。

       2030年重组胶原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56.5亿元,足以容纳三四个年体量达10亿至20亿元的大单品,当前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,短期无需过多担忧未来新品获批带来的市场竞争格局恶化问题。

       价格仍是竞争焦点

       此前,有下游医美机构负责人直言,对于企业来说,进入医美行业的门槛在降低,竞争更加激烈。在产品端,未来随着上游新产品逐步获批上市,产品利润空间在竞争中被压缩,更多的消费者能享受到低价产品。

       据业内人士介绍,“一证多品”是指企业将同一个产品包装成不同规格、不同品牌的产品进行销售。这些产品共用一个医疗器械证,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“报证”费用,也导致市场上销售的医美产品数量远远大于获批的证件数量。由于市面上同类型产品较多,企业多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提升产品销量。

       上述投资机构投资人直言,“械三证”竞争下的“价格战”既是行业规范化的阵痛,也是技术升级的催化剂。未来,拥有核心创新能力与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将主导市场,而依赖低价策略的玩家恐难逃被淘汰的命运。